伊凡·明楚夫·伐佐夫(Иван Минчов Ва*ов,Ivan Minchov Vazov,1850.7.9~1921.9.22),保加利亚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被誉为“保加利亚文学之父”。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生于奥斯曼**玫瑰谷索波特镇(今属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省)****。15岁去普罗夫迪夫上中学,开始写作。先后学习过俄语、希腊语、土耳其语和法语。1870年到在奥尔特尼察(**尼亚)经商的伯父处当学徒,并学习了**尼亚语。不久从伯父家逃到布勒伊拉(**尼亚),在那里他与保加利亚**的**者住在一起,并遇到了保加利**家柳本·卡拉维洛夫(Любен Каравелов)和亚**家、诗人赫里斯托·波特夫(Христо Ботев)。同年他回到家乡。1872至1873年他在穆斯塔法帕夏(今斯维伦格勒)任教,担任君士坦丁堡-贝洛沃铁路线建设的翻译,进一步学习了法语并学习德语,了解了保加利亚农民的生活方式。1874年加入争取国家脱离奥斯曼****的斗争。1875年回到索波特并加入当地秘密的**委员会,同时以诗歌号召人民起来反对奥斯曼**的奴役。1876年四月**失败后逃往加拉茨(今属**尼亚),那里大多数**的**者都被流放,随后担任布加勒斯特保加利亚中央慈善协会的秘书。由于俄土战争,保加利亚于1878年获得**。1879年3月18日至1880年9月他担任贝尔科维察地区法院院长。他结识了作家康斯坦丁·维利奇科夫(Константин Величков),并共同编辑了1879年至1885年出版的《****》报。1880年10月6日定居在东鲁米利亚首府普罗夫迪夫,并作为人民党的一员参与政治生活。1881年初当选为保加利亚科学院主席,并成为他创办的《科学》杂志的主编,这是保加利亚解放后第一本严肃的科学和文学期刊。1885年他与韦利奇科夫创办了保加利亚第一本纯文学杂志《左拉》。1886年亲俄**失败后,作为活跃的亲俄派他被迫**敖德萨。1889年移居索非亚,人民党**后,瓦佐夫积极参与其**,并于1894年和1896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897年9 月至1899年1月任国民****长,本届政府**后他退出了政治生活致力于文学。但在1911年他再次担任第五届大国民议会代表。伐佐夫一生创作了**体裁的大量作品和评论,包括历史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反映了保加利亚文艺复兴和脱离奥斯曼**统治后两个时期。1870年发表了第一首诗歌。1872年发表第一首成名诗篇《松树》。1887至1888年旅居敖德萨期间完成了长篇小说三部曲《轭下》(Под игото,1894)。该作深受**浪漫主义的影响,讲述了民族解放战士奥格涅诺夫带领人民反抗土耳其奥斯曼**的**,誓死要将敌人赶出保加利亚的故事。另著有小说《新土地》(Нова *емя,1896)、《斯维托斯拉夫·特尔特》(Светослав тертер,1907)。此外还著有保加利亚第一篇科幻小说《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天》(1899)。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就开始出版其作品,鲁迅曾翻译他的短篇小说《战争中的威尔科》《村妇》(现译《一个保加利亚农妇》),并称赞他“不但是**的文***是旧文学轨道的破坏者,也是体裁家”。后陆续翻译出版了其长篇小说《轭下》(施蛰存译)及《米特罗凡和陶尔米道尔斯基》等中短篇小说。茅盾也曾编译他的《他来了么?》(现译《倚闾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