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绿的海平线原名:綠的海平線,2006年纪录片类型片,创作于中国台湾地区,具有普通话、国语、日语、閩南語语言版本。由郭亮吟执导,于2006公映…… 更多绿的海平线介绍
绿的海平线原名:綠的海平線,2006年纪录片类型片,创作于中国台湾地区,具有普通话、国语、日语、閩南語语言版本。由郭亮吟执导,于2006公映。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軍隊募集台灣少年前往日本海軍工廠生產軍用飛機,八千多名稚幼少年,自此離鄉背井,奔向生死未卜的命途。《綠的海平線》呈現台灣少年工在戰爭前後的人生起落,動盪時代裡只求生存的無奈、以及因時代改變而受翻弄的命運。 拍攝歷時四年,橫跨台灣、日本和中國三地,本片透過大量史料、影片檔案,以及數十位當事人的第一手訪談,以具宏觀意義的歷史視野,重現這段被人遺忘超過半世紀的歷史。首次擔任紀錄片旁白的音樂人林強,以他溫暖而誠懇的聲音,娓娓道來台灣少年工的故事 …… 得獎記錄 * 2008年金穗獎首獎 * 2006年台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 2006年南方影展「最佳紀錄片獎」 * 入選2006年女性影展「台灣焦點」單元 * 入圍2006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競賽類」 * 受邀參加2006年宜蘭國際綠色影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日本面临战况吃紧、人力资源紧缩下,决定从殖民地的台湾招募海军年少工员,到日本神奈川县大和市的海军空C厂(后更名为高座海军工厂),学习、制造战斗飞机。1943-1944年之间,总计有8000多名的台湾少年被送往日本,战后,一直到1946年才陆续被送返回台湾。《绿的海平线》呈现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少年考量个人、家庭经济与社会环境等因素,而志愿报考海军年少工员的背景,以及战时在日本制作飞机的经历,与战后在台湾、日本与中国命运殊途的遭遇。
自1998年,郭亮吟开始制作《寻找1946消失的日本飞机》,是有关于台湾在战后将日本飞机制作成铝锅的纪录片,也是她个人的家族故事。在拍摄的过程中,她接触到台湾飞机工的历史,因此她和工作团队陆续展开制作《绿的海平线》,影片制作长达近四年的时间,进行了相关的资料收集与采访,也才真正了解台湾飞机工的历史,其实是八千多名台湾的童工在战时到日本生产战斗飞机的历史。这一群台湾少年亲身参与了战争与军事生产,终其一生都深受影响。本片除了查访他们在日本学习生产战斗飞机的过程以外,去追寻当时少年报考的背景与动机,并考察他们在战后受到影响的人生经历。
悟空共享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在线或者下载资源,我们将会努力的寻找,请您继续关注。
豆瓣评分7.8,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以上信息由悟空共享提供
TIANE
非常搞笑的是,这张D9里的播放电影摁向上键,出了一个****音乐MV合辑的菜单....盗版**品好啊!
黄老师
所感念的并不是那些年,而是由是改变的一生
爆炸小麦
离校前中山路淘到的三张碟之台湾篇
华菱
少年工的命运无疑是台湾本身的缩影。今天的台湾更像一个用不同材料拼接起来的怪异的布偶,身世如落叶如浮萍,曾被以**目的争夺,曾在**的风浪中不知要被吹向何方,如今更无法被任何一个国家接纳,因而寻求将现状定义成“台湾”本身,再去周边有相似命运的国家和地区寻求彼此之间的接纳和认同。大陆终究不能把台湾当作一个“问题”去“解决”,不要重蹈覆辙,首先要真正尊重、理解、共情跟接纳。
L'étranger
在台湾的纪录片展上看的这部片子,片子很短,但内容却在平时很难接触到,收获很多,结束放映后片场响起了掌声。想起了大陆,我们真的应该去尊重我们的历史。
李如是
没有点明,但是深刻地反映了台湾的身份认同的困难。在日本造飞***后去大陆,在某个十年被发配**,在**被认成日本人,在日本办理**回台湾结果被认成北京人……真是悲情啊。
清思淡敘
小學生的一次偶然發現才讓這群臺灣少年工走出歷史的塵埃,正是這些無數的個人歷史痕跡才讓我們在歷史這頭怪獸的身後看到了更多被遮蔽的人與事。這些少年工出於不同的目的被捲入了戰爭,在戰後又由於不同的個人選擇走上了不同的命運歷程,留在日本、返回臺灣、前往大陸,命運各不相同,令人唏噓不已。
Very efficient.
课程要求要看,玩了一节课手机,现在靠豆瓣评论写心得。。。
遠山堂後人
問題意識出發的紀錄片,最後才揭露自己的問題是從何而來,來自一個日本小學校的紀念碑。動機先行的作品就很可以打開一種觀看的多元視野,不會侷限到某一個事情與某一個人身上
Antonio Ko
雖然沒有說的那麼明白,但能感覺到裡邊提到的一些小人物,像是高橋老師,還有空c廠的教官,他們可能都不太能理解當時自己到底在幹什麼,直到今天可能他們也沒有好好想過自己的人生,又有多少人就是這樣糊糊塗塗地過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