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999年8月11日,欧洲大部分地区因为一场日蚀而陷入暂时的黑暗。彼时的在塞尔维亚,人们因害怕黑暗而将自己关在家中或避难所里。电影人娜塔莎·…… 更多日蚀介绍
日蚀原名:Formørkelsen,又名The Eclipse
1999年8月11日,欧洲大部分地区因为一场日蚀而陷入暂时的黑暗。彼时的在塞尔维亚,人们因害怕黑暗而将自己关在家中或避难所里。电影人娜塔莎·厄本以这场日蚀为主题和隐喻,通过从家人和熟人那里收集到的故事与见闻,穿越回了过去,重新回顾了前南斯拉夫战争期间她自己的成长故事,令人回味也发人深思。 “战争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在这部存在主义影像作品中,导演以艺术家的眼光重新审视过去与现在,16毫米的模拟镜头里独具那份稀罕却珍贵的安静和分量十足的哲学意味。
发布于2022年。由娜塔萨·斯坦科维奇执导,并且由编剧娜塔萨·斯坦科维奇携幕后团队创作。并于2022-03-28(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节)公映的电影。
豆瓣评分未知,暂时没有评分,请继续等待。类型为纪录片的电影。创作于挪威地区,具有塞尔维亚语、罗马尼亚语语言版本。
第35届欧洲电影奖:欧洲大学电影奖(提名)。
第4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奖 最佳纪录片奖(提名)。
悟空共享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在线或者下载资源,我们将会努力的寻找,请您继续关注。
豆瓣评分未知,暂时没有评分,请继续等待。
——以上信息由悟空共享提供
Q影誌
#CPH:DOX 得奖片,能把南斯拉夫****的历史讲成这样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念经念了两个小时,字幕又小又亮得反人性,配乐和片尾曲简直就是戏精。片中对私人叙事充满了无限悲痛,历史重大**总结以黑底白字穿插,(最后还鲜明的表明了亲欧立场,diss了一下武契奇。)我怀疑这个生活在**的导演对自己祖国到底有多少了解,(估计还处于生活得无忧无虑后突然发现父亲登山日记继而开始对全家“流落他乡”的多愁善感中。)本片讲历史是假,博同情是真。
Mr. Lei
【CPH:DOX 2022】声画分立+胶片质感(这个字幕看着是真费劲)
胤祥
#2022 CPH:DOX FSP online# DOX: AWARD,7分,真·南愁(Yugo-nostalgia),上一次日蚀的时候畅享下次1999年看日蚀,可是真到了下一次的时候,连南斯拉夫这个国家都已经不存在了……(仍然是把南斯拉夫与“恒常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的路径)。导演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尼亚族(去罗国读的书),用散文电影的手法把个人-家族记忆与1990年代的南斯拉夫解体-**战争和**并置在一起。高概念很厉害,不过文本组织可以更好一些。
朝阳区妻夫木聪
#4thHIIFF# 通过日蚀这样的天文现象串联起个人的、家族的,乃至民族的、国家的历史与未来,**拼贴和隐喻,政治和历史价值远大于观赏性。对于不太了解那块地域历史的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难**吧。不过,即便**走神,还是在好几个镜头前毛骨悚然。两星半。
阿飞
#NHIFF2022#CPH:DOX2022 – CPH:DOX Award 大量的采访和独白从普通民众的视角回溯那个已然不存在的国度,间或借由1961-1999两次前后呼应的日食**串联个体记忆与民族血泪史。然而有关战争、***及历史的低语下呈现出的厚重稠密的文本意涵,无论如何都难以同刻意做旧的影像和情景排演相匹配,但即便如此仍旧能够被看作一种口述史的尝试。
雕刻时光
第四届***电影节第30部。通过纪录人反映**。
圆首的秘书
#当我真的没啥历史影像的时候要咋办# 导演还是挺厉害的,在如此大量搬演做旧再现的前提下仍然能配合家庭口述历史声音做出一部颇有历史感的片子来,最关键的是还通过两次日蚀的循环/呼应为视听配合提供了坚实的合理性,几个画面颇有些悬念,全片有一种残酷的美感。论丰富和趣味性可能还是比同年的《海航家》稍逊一筹,但还是不错了。
其实不叫大怪兽
每年都可能看到几部关于巴尔干半岛的作品,一次关于故土穿越寻找失去的东西,正视与反思,是因为经历才会深刻~
芜城
2022HIFF|口述史与民族志。“日蚀”作为多层隐喻:穿起巴尔干历史的时间线,对新闻的信息控制,平民被刻意引导出的或直接感受到的恐惧,吞噬和平生活的残酷民族战争,以及被遮掩和尘封的历史真相。
仲夏之门
#4thHIIFF#用一种档案式拍摄手法,重述前南斯拉夫的民族创伤,使得影像的风格气质(纯熟的声画分离,匹配剪辑,彩色负片)充分彰显出来,**为某种感官上的联觉(synesthesia)。前后两次日蚀的意象对比,和采用口述史-徒步的双线剪辑来强调构建“记忆场”的不同方法,也增强了概念视角的趣味性。弊端则是相对于题材本身的重量,节奏感仍稍逊一筹,除了在表层技巧装饰上做功夫,似乎没想好如何打通每个家族成员回忆的相关性,因而妨碍了观众真正和那段时空建立起某种深层链接。